close
這本「魔鬼的高湯:撕開食品包裝袋的同時,我們究竟選擇了什麼?」(Aus Teufels Topf-Die neuen Risiken beim Essen)是台灣比較少見的德文翻議書,翻看裡面的文章讓我想起另一本書「美食與毒菌」,兩位作者談的事情有點類似,只是這本談到更多有關歐洲現今的問題而已。

我看到第三章「虛擬廚師」時,就曾經想過我們以前開店時閱讀過的 HACCP 規定 ,我太太還覺得每家餐廳都應該符合 HACCP 的原則。但是我自己是覺得很奇怪,台灣的小吃店、餐廳並不一定完全符合 HACCP 的要求,但是也沒常傳出食物中毒的案例,這其中一定有些地方有出入。

其實中央廚房的出現,加上調理食品的長期保存,後續發生或一些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出現了 HACCP 的規定,大量不同的食材在處理時,如果發生污染,就會造成大規模的食物中毒事件,但在小型店家,由於生鮮食物的進出很快,影響的層面小,但不代表就可以輕忽這些原則。

第六章的「發光的牛,抗藥的菌」,則由牛肉的突發性戴奧辛含量過高點出了另一個問題,一般動物飼料的檢測值都比較寬鬆,養殖的農戶可能因為成本買進不合格的飼料餵養家禽、家畜,加上抗生素的濫用,讓問題變的很複雜,當發生抗藥性的問題,我們到底是要怪罪醫師還是提供這些食物的牧場,還是更上游供應這些藥品的藥商跟飼料商?

第七章「跳躍的基因」談的則是一般常用的工業用添加物及基因改造食品的問題,書中的小孩一天喝三瓶可樂造成骨質酥鬆症(其實我以前也很喜歡喝 ,目前我的骨密度是 -2.0 ,所以就戒掉 ,現在很少喝),在現在的廣告推波助瀾下,這一代的人們有著奇奇怪怪的病徵,而很多病原來是來自於加工品。對於基因改造食品,原本我都抱持比較開放的態度,看到原來某些基改食品,也對食用的鼠類造成其他的毒性,難怪基改食品會引發很多爭議。

第十章「食物沙漠,在歐洲」則憂心於超市的成長,讓更多人以罐頭食品取代新鮮食材,新鮮食材不好保存,並不是一般超市的獲利來源,再加上保存不易,食材損耗的比例遠大於加工品。很多廠商都會廣告吃下他們的東西等同於吃下新鮮的食材,但是營養學家都了解,這些加工品的營養永遠追不上新鮮食材,這個問題並不只發生於歐洲,在現今的台灣也在發生中,傳統的市場在萎縮,而24小時超商及超市吸引更多年輕人在那兒消費,卻忘了什麼叫做真正新鮮的食材(我以前也是如此的一員)

不同的章節間,談到很多問題,很多人都覺得無法自外於工業產品的方便與快速,這本書只是點出了方便與快速之外,我們應該思考的其他問題,而不是鄉愿的把頭埋在沙子裡,就像書名寫的魔鬼的高湯,我們在撕開一個又一個包裝袋時,有思考過難道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了嗎?

你可以從博客來購買 魔鬼的高湯美食與毒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