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癌症別急著開刀』是日本放射科醫師近藤誠所寫,這本書的內容會衝擊到很多人對癌症的認知。前言就說明了「以癌症病患的立場來說,任何人得了癌症,都能接受最必要、最好的治療,並避免不必要的治療,不希望讓他們做出悔恨終生的抉擇。但是現實生活中,經過治療過程或治療後,受盡痛苦,後悔自己判斷的卻不在少數」。

癌症別急著開刀

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下癌症病患所抱持的想法與觀念:

◎若不積極的採取對策,腫瘤會很快的增大,因此一命嗚呼。
◎若不趕快採取治療,癌細胞會迅速轉移。
◎即使是早期癌症,也需分秒必爭的即早治療。
◎動手術務必徹底,斬草除根為上策。
◎雖然抗癌劑有副作用,但是同時也有延長壽命的效果。
◎因癌症的病亡痛苦不堪。

可是以上這些看法,幾乎都不正確,本書就在說明這些錯誤的觀念,若不改正錯誤的想法,當您面臨癌症的重大抉擇時,免不了終身遺憾。

作者在十年前就寫出『病患諸兄,請莫與癌症拼博』 (台灣易名為『抗癌革命』,時報文化出版) ,對日本的癌症看法發揮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一般醫院仍舊偏愛大手術,讓病患飽受手術後遺症,同時因抗癌劑毒性而喪命的病患也不見根絕。

本書譯者亦整理出近藤醫師的主張的癌症治療理論有以下四點:

一、癌病灶的成長速度超乎意外的緩慢;比如轉移病灶的直徑,增大一倍的換算時間,平均為六個月(第二章)。因此被告知後仍有充份時間可理解自己的病狀,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法。千萬不要貿然開刀吃藥,引起不堪悔恨的失敗。

二、抗癌劑可能醫好的癌症,不超過十種,約只占癌症種類的一成而已。反之,除此特定的癌症外,幾乎不能以抗癌劑醫治好。(第五章)

三、動手術切除病灶的效果有限。尤其是廣泛切除臟器的手術,非但沒有延長生命的效果,徒然增加患者遭受副作用、後遺症的折磨。手術以外的其他侵襲性少的治療法也可能得到相同效果;如子宮頸癌、食道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的治療,放射線療法常可提供比手術更好的效果。就是決定要動手術,也該儘量縮小手術的範圍(第四章)

四、癌症篩檢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能夠發掘多少早期癌,而是能證實減少癌症的死亡數或死亡率,一般認為,早期發現是克服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者找遍全世界迄今的研究論文,都找不到確實證明癌症篩檢有減少死亡數的證據。因此作者提出一個癌症的假說主張。臨床上癌症種類可分為兩種;成長到能被發現之前,已發生轉移的『真正的癌症』,與沒有轉移或侵入周圍組織能力,成長也緩慢的『疑似癌症』;這是近藤理論的一部份。

十幾年前,近藤理論初發表時,常被日本的醫界學會被奚落及圍攻,但後來逐漸獲得理解與支持,目前的論點已轉為『疑似癌症』佔有多少比例的條件鬥爭論而已。

作者在評估各種治療法或檢查法的效果時,特別注重世界醫學界認為最具公信力的「隨機化比較試驗法」(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本書中舉出一個最具啟發性的例子。『全美最大規模的乳癌治療中心,美國的MD安達遜醫院對進行期乳癌有它一套標準的化學療法。但信不信由你,該醫院的乳癌治療群的存活期,竟然跟百年前乳癌的對症療法(擱置、觀察法)群間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不僅如此,在對症療法中,甚至也有人存活十年以上!這項資訊警惕我們直覺、常識常常不可靠,根據統計與對照,才能看出事件的真相。

不管此一嚴肅的數據,為什麼還是對進行性癌症開出如此多的抗癌劑,作者的批評是醫療界意圖隱匿醫學資詢的體質,把維護自己組織的利益優先於伸手待援的病人,因此,我們應該更多了解癌症的本質。比如,僅管沒有治癒希望,醫生還是可能向病患、家屬宣言抗癌劑「有效」或「奏功」,但只要了解癌症本質,就不難看透「有效」或「奏功」的涵義。

作者強調的本質是,我們說的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仍保持很多共同的性質與機能,所以,對患者來說癌細胞並不是「非自我」也不是「異物」,而是自己身體的一部份(第三章)。他認為存在著這樣的癌細胞的本質,是今天用抗癌劑不能醫好的癌症,可能未來也解決不了,把癌症視為不共戴天的瘟神,動輒掀起殲滅癌細胞的作戰,是我們很值得去斟酌得失的部份。

人生自古死生有命,如何自主的凝聚生死是每個人重大的課題。作者提倡提出勇氣、認識癌是自己身體的一部份,就能了解與癌共生的道理(第十章),從日夜與病魔糾纏中解放出來,拿回安然自得的餘生。只要坦然寬容癌的存在,癌症會引導我們在安祥中瞑目。

譯者為求慎重,亦強調作者並不是慫恿我們放棄治療的失敗主義者。但作者很強調患者知的權利,只有知道治療的後果,再去選擇,而不是盲目的聽從醫師的建議。譯者深信當讀完此書,必能對癌症有耳目一新的看法。

前面都是作者和譯者序的摘錄,接下來是我自己看過印象比較深的心得,第一章(22頁)的圖表如下,提出一般人比較想不到的數據(刊載於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2;347:781-796),北歐以局限於前列腺內的高度分化及中度分化的患者六百九十五人為對象,分為兩群,一群實施全摘術,一群採用擱置,觀察法,其中觀察期最長達十二年之久。結果兩群的總死亡數相同,書中的兩條總死亡率與年份的折線幾乎重合,相差不超過 3%。作者認為加入所有死因的平均壽命相同,是很重要的結論。雖然全摘術群中因前列腺癌的死亡數較少,但由於中風、心肌梗塞等其他疾病相對於擱置組為多,事實上並沒有增加平均壽命的效益。
Photobucket

第二三章說明的癌症發作的時間,其實遠比一般病患想像的長,所以不要在還沒考慮清楚前,不要驟然選擇醫療的方式。

第四章則有提到日本癌症手術後三十天內病死或事故死的比率。大約是百分之一到三左右不等,美國的調查則是百分之一‧七到十左右等等。越高齡的病人的術後死亡率越會提高。作者亦於 89 頁提出另一個統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1980;6:1127-1133),採用胰臟切除術後和施用迂迴路手術(+放射線治療),兩條存活線在一年至三年間幾乎重合,但六個月內的病患,切除術的病患較多(約40%),作者認為是手術引發的大出血、併發症等後遺症引起。作者認為手術可以直接解決病灶引起的症狀,緩和病患的痛苦,等於確實的減輕負擔,或多或少有益於延長患者的生命,但可能會引起併發症、後遺症或提高死亡率,反而破壞生活品質。
癌症別急著開刀

第五章則作者指出能以化學療法治好的癌症如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何杰金式淋巴腫(Hodgkin's Lymphoma)、何杰金式淋巴腫之中的中、高度惡性群、睪丸腫瘍、子宮的絨毛腫瘤、小兒癌症等,除此之外的癌症,不能以化學療法治好。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搭配造血幹細胞的移植與高用量的化學療法,也許有治好的機會。

作者認為抗癌劑是特殊的藥品,跟其他藥品比起來不應稱為藥的原因如下,第一、其他藥品均不以毒死細胞為目的。第二、因抗癌劑以毒死細胞為目的,所以副作用和毒性均遠大於其他藥品。第三、其他藥品都是以健康的人為檢驗對象,但抗癌藥都是常以癌症病患為限,並容許患者死亡。(第111-112頁)

作者並以 Adriamycin 及 BCNU 的毒性發生率曲線(第113頁)來證明抗癌劑持續使用一定會有毒性。作者認為日常施用的化療用量,有一定比例的人數註定成為嚴重毒性的犧牲者。
癌症別急著開刀

作者大膽提出其他化療無效的說法,在 126 頁(如下圖)他以一世紀前英國的乳癌患者存活率(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62:ii:213-221) 及 轉移性乳癌、抗癌劑開始的存活率(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6;14:2197-2205)來比較 12 年內的存活率曲線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作者讀過數千篇關於化學療法的論文,作者得到的假說結論是抗癌劑沒有價值,對乳癌轉移的患者沒有延長生命的效果。

癌症別急著開刀

第六章則開始談作者主張的放射線療法,作者認為採用放射線療法最大的魅力是保全臟器的長處。作者認為放射線療法的照射面積小,所引起的副作用或傷害僅限於照射部位附近,不像化學療法可能因個別差異,會因副作用或毒性反應強烈而停藥。照射量達到某程度時,出現的副作用多半可預測。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與化療相同,都在治療結束後消失。作者並列出常見的放射線療法的副作用(147頁)。
癌症別急著開刀

作者認為放射線照射過的區域,抗癌劑的毒性比較容易發生(149頁)。放射線與抗癌劑同樣說起來都是致癌物質。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其危險性已超過推測的階段,而被確認會提高致癌率(150頁)。作者也認為如果切除範圍小,放射線照射可能在防止再發上可能有效(154頁)

第七章則介紹的是其他的療法,作者認為其他療法良莠不齊,但對於這些不可靠的療法,患者和家屬也更願意花大錢,為此作者列出專章說明。

第八九章談的是作者認為罹患癌症時的作法,如果醫師要求「先住院,後說明」,應審慎考慮。最好能到第二家醫院尋求第二意見。如果能保存臟器,應該儘可能保存。作者並認為癌症零、IA及IB期,採取擱置‧觀察法也很適當。

作者獻身於治療癌症,並提倡保存臟器已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他的看法不同於一般時下的腫瘤科醫師,如果您的家屬或您自己正在經歷癌症,不妨參考一下這本書說的內容,看看作者眼中與癌共生的理論是否能夠好好的打動你的內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