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到了幾個大型的有機農場,觀看其耕作或養殖的方式,基本上有些有機農場是美國有機農場的先趨,在成名之後,部份被大型食品公司買下,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他們的有機作物種植方式與一般化肥的農場一樣採取機械化,只是把化肥換成有機肥,定期用機器深耕土地。一樣還是採取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

至於有機家禽家畜,有些也是由大型肉品公司分支的不同品牌而已,這一區可能是採用一般飼料餵養,一區則是以有機飼料餵養,並為這些家禽家畜在籠外開譬了一片放養的土地,只是這些家禽家畜未必喜歡走出戶外,感覺上為了配合美國的有機法令,這些公司就盡量達成法令上的要求,這也就是一般美國有機連鎖超市所能買到的有機肉品。

相對於想滿足連鎖超市的大型有機農場或養殖場,薩拉丁(Joel Salatin)的波利費斯農場卻採用另一種方式,以同一片土地種植不同的作物並放養家禽,薩拉丁農場先種植牧草,讓牛隻吃過經過精密計算的牧草地,等牛把牧草吃完之後,把牛群移到另一片長好的草地之中,在把雞隻放到牛群剛吃過草的草地中,以雞隻來吃整片土地的小蟲。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到底要吃什麼? 封面

我是先看過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的『食物無罪(In Defense of Food)』再回頭看作者的前一本書『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也可以譯為雜食者的難題):速食、有機和自然野生食物的真相』。如果說食物無罪談的是我們該怎麼吃的書,那到底要吃什麼?是藉由不同的主題,來對我們吃的東西抽絲撥繭。

作者在第一篇工業化的玉米:第七章─一頓速食午餐中請生物學家以質譜儀(Mass Spectrometer)分析麥當勞的食品,其中的碳元素來自於玉米的比例:汽水(100%)、奶昔(78%)、沙拉醬(65%)、雞塊(56%)、起司漢堡(52%)、薯條(23%),倒是蠻令我震驚的。我以前一直以為可樂汽水是焦糖水,一般廚房就是以蔗糖(黑糖或砂糖)加熱而成,不過在美國大量栽種玉米,讓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價格比起蔗糖還低上一些。在成本的考量上,一九八四年起可樂的工廠選擇了玉米糖漿而不選傳統的蔗糖。

如果再加上美國是以玉米來餵食雞、豬、牛、魚類,很多人自以為吃下很多不同的食物,追本溯源之後,吃下的不外乎玉米、小麥、黃豆、稻米,現代化的食品工業把少數的幾樣農產品,變化成超市內多樣化的零食甜點,翻看食品後面的成份欄,我們才會了解原來我們以前吃的零食是多麼的單調乏味。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繼《到底要吃什麼?速食、有機和自然野生食物的真相[The Omnivore’s Dilemma](久周)》,又於 2008 寫出了《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皇冠)》[In Defense of Food:An Eater's Manifesto],他任職於柏克萊大學新聞系,並非醫療保健的專業領域,不過卻在寫作飲食相關的書籍中,掀起很多人的興趣。

麥可波倫在一開始說所謂的好的飲食習慣只要抓住三個大原則『吃食物、多吃素、吃少一點』,就八九不離十了。回頭想想我自己最近看的飲食建議,的確如此,基本上新世代的營養建議都不離這個大原則。

現代化加工產業中,所使用的產品,很依賴玉米、小麥與大豆,我日前站在全聯社的冰櫃前,的確發現裡面的冰品,很容易發現書中所說的玉米糖漿,當然也有蔗糖的蹤跡,如果看看架上的零食,一般人看不懂的成份更是不可計數,成份超過十種以上的更是多見。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相隔一週後,我把酵素全書後面幾章仔細看完,以酵素運用聞名的作者以腸胃道與身長的比例,認為素食是比較適合人類的,這和珍古德觀察人類近親黑猩猩的反應類似(見用心飲食),黑猩猩其實是雜食性的,但是超過 90%以上都是以蔬果為食,所以早期也認為黑猩猩是素食‧長期觀察才發現他們也會吃白蟻等昆蟲,偶爾甚至會吃小動物。

現代的營養學常常簡化了很多營養素的問題,以為我們是因為攝取過多的脂防或糖類,把罪名放在這些單一的營養中,作者提到動物學家在極地解剖過很多鯨魚,觀察這些皮下脂肪極厚的動物,其血管完全沒有類似於人類的阻塞問題,同樣以極地生食為主的愛斯基摩人,原本也沒有類似的問題。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同時發表於 創業甘苦談

用心飲食》是研究黑猩猩的珍古德(Jane Goodal)博士首次針對綠色飲食議題所寫的書,我們以前都以為吃素的人大部份都是因為宗教和健康的因素,珍古德博士提出了另一種由全球環境和動物福利出發的新觀點。

cover,book,Jane Goodall

我自己以前走進市面上的有機商店,我自己常常心生疑惑,這些成排的濃縮粉劑、有的超像藥罐子的有機食品,吃下去真的對人體會更好嗎?這些有機產品飄洋過海從歐洲、美洲來到台灣,有些就像我們日常生活會用到的如茶葉、蜜餞。

珍古德提出另一種用心飲食又不失綠色環保的方式,『少吃肉、吃在地、吃當季』,我們多享用當令當地的農民辛勤耕種出來的作物,可以降低這些農產品舟車勞頓時所消耗的石油資源與冷藏冷凍時所耗用的電力能源,真正的感懷大地,享用這些豐美滋味。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酵素全書』是艾德華‧賀威爾(Edward Howell)寫的關於酵素影響身體的書,作者是研究酵素的先驅醫師,本身也創立美國歷史優久的酵素補充產品公司(National Enzyme Company)。

作者認為酵素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使人體運作的「代謝酵素」、分解食物的「消化酵素」,以及來自生食的「食物酵素」。早期醫學認為人體可自行製造酵素,所以酵素的捕充並非一定需要。但作者卻認為如果可以多利用食物酵素,可以讓消化酵素的製造減少,這樣身體的負擔小,就會更健康。

酵素(又稱酶,是人體進行生化反應的催化劑),本身為蛋白質 ,加熱超過攝氏 60-70 度左右就會因蛋白質變性而破壞,降溫後亦不能恢復活性。消化酵素可以幫助分解不同的營養,但其種類不同。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醫生,你確定是這樣嗎」是由哈佛醫學院的古柏曼教授所著作,作者在序(解讀誤診的黑盒子)中,就介紹了第一位被誤診了十幾年的病人安妮,很多醫生都認為她只是腸燥症加上精神上的問題,在她三十多歲時,雖然每天吃下三千大卡的食物,體重卻直線下降到皮包骨的三十七公斤,最後她才遇上了法瞿克(Myron Falchuk)醫師。

法瞿克醫師放棄看她多年其他醫師寫下的病歷,重新想想安妮倒底得了什麼病,透過和病人仔細的交談,仔細的聆聽整個治療的過程,也仔細檢查安妮的身體,醫師注意到安妮所說的吃了東西就會絞痛而拉肚子,醫師不確定安妮是否是腸燥症的患者,也懷疑體重減輕是因為厭食症和飲食失調。

法瞿克醫師安排她做了更多的檢查,安妮一度懷疑他是為了多賺錢才安排檢查,最後才確定安妮是麩質過敏,以往認為只有兒童才會發病,後來發現有患者會遲至青春期末或成年初期才出現症狀。因為腸道發炎,所以吃下越多的麥片和麵質,讓消化道破壞的更嚴重,最後才會無法吸收任何營養。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日本藥學博士三瀨勝利針對抗生素所寫的一本書「為什麼吃藥不一定有效」,盤尼西林是第一種被發現的抗生素,從 1940 年代被廣泛應用在醫學上,避免細菌的感染,的確發揮了很大的功效。在使用的初期,盤尼西林解救了很多病人,但是在長期使用下,醫學界發現痢疾桿菌的抗藥性逐漸由1951年的1%以下,提高到1966-68 的 60-75% (本書31頁),當時日本正處於二次大戰後逐漸轉為工業化國家,抗生素的使用也隨之大增。

於是醫學界試著使用不同的抗生素來治病,現今大約有200種以上的抗生素,當時醫界存在只要這種抗生素無效,再使用其他抗生素即可的觀念,在 1980 年代後期,醫院出現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這種細菌對大多數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一旦感染很難治療,病人死亡的機會很大。

目前還是有存在可對抗MRSA的抗生素萬古黴素(Vancomycin),但其副作用很強,所以從 1956年被發現後,直到 1990年才被大量使用,回頭看看其他被濫用的抗生素,就是因為其副作用少,治療效果又好,所以不僅給患者吃,更添加在飼料給家畜吃,甚至添加在農藥中,用在農作物上。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發表於 養生之道創業甘苦談

很久很久沒有接觸這種以用科學觀點來解釋生活週遭的事物了,趁著週日下午到了圖書館,無意間看到這本書,書名《鮭魚先生,你好色!》就很吸引我。

記得以前有次看過介紹台灣養殖漁業(好像是台灣海鱺)的電視節目,養殖的漁夫會切開魚,看看顏色是否符合對方要求的紅色色度,如果不足,表示要增加餵養讓魚肉鮮紅的飼料。

當時沒有仔細思考其中的原因,以為漁夫還為了這個要使用色素,這本書的作者就點出為何天然的鮭魚會呈現紅色,是因為在棲息地吃了含有大量類胡蘿蔔素─蝦青素(astaxanthin)的磷蝦,因此漁肉會顯現出天然的鮮紅。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 創業甘苦談

其實拿到 從病危到跑馬拉松 這本書已經很久了,原本是跟網友要來,要拿給我太太看(我太太是肝癌病人,不過她的化療療程沒做完,就決定改成用氣功加中醫的方式來治療了)。

拿到是的修訂版,這本書原本出版是 2004 年, 2007 年再度出了修訂版,作者是一位醫生,談的是自己當年被驗出血癌之後,接受化療的種種過程。作者沒有特別去掩飾自己當初聽到自己得到癌症時的種種情緒和行為,讓我們更能覺得感同身受。化療時有如驚弓之鳥,深怕被感染,也能更了解化療對病友的身體和心理有多少的考驗。

市面上談論癌症的過程的書,多半是由癌症的病友親自執筆,這本書的作者有著西醫的訓練,加上夫人也是醫療體系的幫忙下,通過了化療的考驗,最後還重新拾回自己原本的興趣『跑馬拉松』。

cgs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